第137章 兵至达鲁城-《乱世恩仇录》
第(3/3)页
亲兵一向畏惧暴脾气的令将军,也不知道做错了什么,又不敢问,更不敢反驳,扑通跪了下来,磕头如捣蒜:“小的该死!小的该死!”
“爬起来!速请景将军过来。”
“诺!”亲兵起身,双手相叉,行了个军礼,出帐而去。毡帘一掀,寒风的呼啸声大作。毡帘又一放,那寒风顿时像被人掐住了喉咙,变成了低低的呜咽。
汉武帝三战平匈奴,匈奴人元气大伤,退至大漠以北。自此,大漠之南,不复有匈奴王庭。此后经过百多年的休养生息,匈奴人兵强马壮,元气渐复,但大漠以北,自然条件恶劣,已不足于养活匈奴越来越多的人口和牲畜,因此又生南侵之心。山雨欲来,汉室朝廷却尚蒙在鼓里,沉湎在歌舞升平和宫廷内斗中。
等候景将军的间隙,令将军脑中一幕幕回放起近段时间发生的事。
入冬以后,漠北降下了今年第一场大雪,这场大雪,整整持续了五日方停。只下得草木不见,沟壑齐平。每年的这个时候,汉军和匈奴军队仿佛达成默契一样,双方罢战,开始猫冬。或者至多有小股的匈奴兵出来打劫百姓,这对于驻扎此地的几万汉军来说,只是疥癣之疾,不足为患。汉武帝后,匈奴已经很长时间组织不起大规模的袭扰,驻扎漠北边陲的汉军的任务也就从作战转为了防务,主要负责击退劫掠边境百姓的小股匈奴骑兵。
战场上的默契是以生命为代价堆砌出来的,主动打破默契的一方,意味着将付出巨大的代价。
漠北之地,雪山、沙漠、草地、戈壁,无论哪一种地理环境,皆以广大为特点,最宜骑兵作战。但漠北冬季多雪,积雪过膝,有时甚至厚达齐胸深,出行变得异常艰难。再加上漠北冬季天寒地冻,气温极低,若在野外行走遇到白毛风,往往不被冻死也会被冻残,这还只是其一。其二,来袭之敌,雪地上往来痕迹明显,战马数量一目了然,很容易被对方寻踪而至,进而歼灭。
这等军事常识,汉人懂,匈奴人岂有不知?不料大雪过后,匈奴兵竟一反常态,频频对边境百姓烧杀劫掠,而且动辄出兵千人以上。匈奴兵骚扰百姓,汉军自然不会坐视不管。但诡异的是,每次派兵,匈奴人似乎都已事先知晓,预设下伏兵。汉军每回都是羊入虎口,被匈奴兵围歼、击溃。令将军这次也不例外,所带去的一千汉军,在匈奴人的援军前后夹击之下,大败亏输,只逃回了二百余人。令将军因此获罪,被大将军裴泓杖责五十军棍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