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村长用瞧白痴一样的眼神瞧了自家婆娘一眼,果然古人诚不欺我,女人家家,头发长见识短。 时母不知道村长在后悔,准备想着重新来找时家谈卖奶牛的事。 拎着这么一桶牛奶回到家中,时姜就按之前的方法重新煮奶茶,很快就煮了一大锅出来。 幸好现在天气也冷,放着也不会坏,明天早上热了,让时父带到县里卖,温度刚刚好能入口,也不会烫嘴。 听了时母说村长家的奶牛不卖,时姜也没多意外。 毕竟一头奶牛,其实价格少说也得要十两左右。 人家会买奶牛在家里养着,必定是有原因的,不卖也是很正常的事。 “那就让爹明天去县里卖完东西后,再去市场里瞅瞅,看有没有好的奶牛买一头回来好了。” 时母听到女儿的话,点了点头。 “行,等你爹回来了,就跟他说一声。我这里还有点银子,买头奶牛是没问题的。” 听到时母的话,时姜有些无奈。 毕竟,她百纳袋里的金银珠宝都不方便拿出来用。 不过,也就让时父时母辛苦也就辛苦这段时间,迟早她能正大光明的把银子拿出来用。 果然,到中午时分,时父就喜滋滋的带着空桶回来了。 而蔡大嫂带着几个儿子,也把时家要的那些竹筒和吸管全部做好了送过来。 好家伙,足足比时父自己去弄多了好几倍。 数了数,足有八百多个竹筒和吸管,全部边缘部位打磨的光滑的不得了,一点毛刺都没有。 数着时家给的四十文铜钱,蔡大嫂满面笑容的坐上蔡大叔的牛车,一家人乐呵呵的回了家。 不过才一上午的时间,就赚了这么多铜钱,简直是没有本钱的买卖。 听自家男人的话,时家的男人去县里,两天时间就用了将近四百个竹筒。 也就是说,他们这半天弄的竹筒,只够时家四天用的。 若是时家长期的要,一个月下来就能拿到将近三百文钱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