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保守不想多养猪的,都是一家之主,或者是家中的老人反对。 觉得时姜一个妇道人家,居然跟人学做生意,实在是有伤风化。 愿意多养猪的,都是家里穷的很,或者是妇人当家做主的。 能多赚几文铜钱,跟人谈生意而已,又有什么关系呢? 等到里长把全村愿意多养猪的人统计出来,那数量也有够吓人的。 毕竟,至少有一半左右的人,拒绝养猪,就算养猪也拒绝卖给时姜。 他们这村子不算最大的,不过也不小,足足有八十户人家。 其中三十户不愿意跟时姜来往,所以就算没养猪的,也不准备养猪,养了的,也不准备卖给时姜。 剩下五十户,其中八户穷的叮当响,就算想养猪,也有心无力。 还有四十二户人家,愿意养三头的十二户人家,愿意养二头的十五户人家,其他剩下的都只说养一头试试看。 如此一来,村子里等于帮时姜养了八十一头猪。 杀猪陈因为受了时姜的委托,这段时间肉摊上出摊的人,都变成了他的儿子。 时姜给了杀猪陈不少好处,最大的好处,自然就是在他这边买肉。 若说之前时姜不过是半扇半扇的买,现在都是整头的买。 不过,只有一个要求,让杀猪陈给拆骨,再送到她家来。 有这样的大户要求买猪仔,还给跑腿费,杀猪陈自然是办的尽心尽力。 等把时姜的两个猪圈全都养满了,杀猪陈感觉自己的腿都细了不少。 这猪圈里的猪,也不可能是几天时间,就能长大的。 所以,猪仔的事情办好后,时姜如同放下心中的一块大石头,有心思开始考虑其他了。 李掌柜给的这五千两银子,坐吃山空。 既然李掌柜的东家是威宁郡王府中的,还有个哥哥是威远大将军,时姜寻思着,这东家愿意花这么多钱买这腊肠的方子,恐怕是另有打算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