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5章 政通人和-《召唤之三国霸业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接到信报后,官署会将其公示出来。郡县的官署机构会在第一时间在衙门外张贴榜文,并由守榜的吏员从旁说明。没有这样条件的村镇,会由亭长在下一个休沐日组织民众加以说明讲解,若是有人心急,也可以自行找亭长或教习询问。

    一开始,百姓对此还不以为然,觉得这些事应该肉食者谋之,与自己没关系。但随着公示的进行和那一个个新政令的颁布,他们很快现,如果对此视若无睹,最后吃亏的只会是自己。

    最典型的就是那条让人又爱又恨的垦荒令。

    这条法令肯定是善政,这一条毋庸置疑,但其中也有不少弊端。

    比如两家人争抢同一块地造成的纠纷,开垦出来的山田种不了什么东西,开垦者却顺势把山头给占住了,催生了不少恶霸等等。但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,这条法令最大的弊端,还是法令带来的那种压迫感。压得人透不过气的感觉。

    因为每个人都想要更多的土地,想要就得去开垦,所以每个人都在拼命劳作,把自己累得不行。而在原来的模式中。那些家大业大的无疑更占优势,他们人手多,工具也足备。开垦效率自然比别人高。

    在修正案出现之前,虽然有人意识到了,但却没什么人说过这条法令的坏话,一切都掩盖在开拓进取的大潮之中。等修正案一出,这些弊端就显现出来了。

    修正后的法令变化不大,主要就是在税率方面加以区分。

    原来无论开垦多少土地,上缴的税率都是一样的,而现在却有了区分。

    例如一户五口的人家,如果只开垦了十亩土地,只需要在屯田之初,按照规定缴纳逐年递减的田赋,等到规定期限结束后,这十亩土地就成为了免税的自留地。开垦了五十亩,那么另外四十亩就始终要缴税。

    随着开垦土地和人丁比例的增加,税率会越来越高,只要愿意忍受六成的满税赋,想以一家之力,拥有良田万顷,倒也不是不可能的,只是收益率远不如从前的豪强。

    只是简单的一个调整,原来的弊端便迎刃而解,隐忧也消除了。

    因为新政令还对田地的性质作出了区分,例如:水田的税率更高,山田出产不多,但需要缴纳固定的高税率,以至于先前出现,或露出苗头的一系列棘手问题,都得到了解决。而青州百姓对开拓的热情,也丝毫没有被削减。

    提出这个建议的人,名字被写在了仅次于李翊和国渊之后的位置——诸葛孔明这个名字,就此享誉大汉朝。

    经过在扬州的两年独当一面的锻炼,诸葛亮的能力全面的挥了出来。形象点说,这人就是个人形的中央计算机。虽然现在年纪还小,功率还不够大,可能力却已经显示得很清楚了。

    在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政令上,几乎都有他的大名列于其上,除了李翊之外,他是上镜率最高的,就连司马懿比起他来,都要差了不少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随着公示制度的完善,和诸多未来之星的扬名,新政在混乱中走向正轨,变得越来越有生命力,越来越广为军民所接受。

    如今,商会已经成立多年,有了显著成效。农会、工会都被提上了日程,这些会社不掌握任何权力,主要的职责就是议政并提出建议。
    第(2/3)页